保暖内衣有四种类型
几年以前,人们只知道冬天的内衣是越厚越暖和,但从1997年开始,保暖内衣打破了人们这一旧观念。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郁崇文介绍说,这种变化来自于纺织材料和技术的改进:一是使用新材料,隔绝空气;二是加膜保暖;三是利用“远红外”等新技术。
如今市面上销售的保暖内衣都是依照这些原理制成的。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周璐瑛告诉记者,保暖内衣主要分为4种:第一种是使用薄膜的保暖内衣,即在两层面料间镀反光膜,1997年上市的第一代保暖内衣都属于这一类。由于透湿性不好,这种内衣当年曾被批评为“塑料大棚”,让人感到闷热无比。现在,面料中的薄膜使用的是聚氨酯薄膜,而且有孔,透湿性能大大改善了。但周璐瑛也指出,由于聚氨酯比较贵,因此也有一些生产者使用别的材料欺骗消费者。第二种保暖内衣是多层的,中间夹有絮料,这种保暖内衣比较厚,但如果絮料是羊毛或被称为“纺织软黄金”的羊绒,这种保暖内衣就很高档了,会非常暖和。第三种保暖内衣是起绒的,这种保暖内衣比较厚,由于起绒,在其表面可形成一层空气层,这样就起到了保暖的作用。第四种保暖内衣是采用特殊的纤维,如中空纤维、毛纤维等热阻较大(热量不易散失)的纤维,或在纤维中加入保暖材料,“远红外”技术就是一个例子,它在纺织的时候将接近纳米级的氧化锌或氧化锆一类的陶瓷材料加入到纤维中,由于这类陶瓷材料能激发人体血液微循环,所以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别被洋名字迷惑
保暖内衣固然挺暖和,但是否如某些广告所说,“好像穿了两件羊绒衫”呢?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王其博士认为,这种说法完全不实,只能说保暖内衣比同样厚度的衣服要保暖。王其说,目前对保暖内衣的测试都是使用热板仪进行静态测试,因此只能测出人在不出汗、不运动状态下保暖内衣的性能,而只有动态测试才能测出人在活动、出汗时保暖内衣的效果,但这种测试做得很少。
保暖内衣厂商今年还推出了不少新名词,很多都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例如,现在有一种面料“thermolite”,专家指出,这种面料保暖性不错,但必须注意到,它实际上只是一种中空涤纶,但一些内衣厂家担心内衣消费者不喜欢“涤纶”,所以干脆就采用了“thermolite”这个英文名字。还有的厂商称自己使用的是“钻石纤维”,王其介绍说,这其实就是涤纶有光丝。商家把原本很普通、甚至不太好的技术换个说法,目的就是遮掩自己的缺陷。还有些厂家推出了一种“木代尔”面料,“木代尔”又被称为“莫黛尔”,由于其良好的手感而受到内衣厂商的喜爱,但专家提醒消费者,这种面料至今还不能解决起毛起球的问题。据悉,按照有关国际标准,对于内衣起毛的要求一般要高于3级,而目前国内很少有厂家的加工工艺能达到这个标准。也有不少厂家利用大家的环保意识,称自己使用的是生态棉。但周璐瑛教授介绍说,生态棉指的是棉花在种植的时候没有施加除草剂等不环保的物质,但一些打绿色牌的厂商并没有那么环保。
今年随着保暖内衣市场竞争日渐白热化,厂家们把美体、塑身概念嫁接过来,打出时尚、健康的招牌。除了保暖、舒适、轻薄之外,具有塑身、美体功能的内衣似乎更容易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出现了很多莱卡保暖内衣。周璐瑛介绍说,所谓莱卡是指杜邦公司的聚氨酯高弹纤维,在面料中增添莱卡成分,是为了增添内衣的弹性,起到更好的塑身效果。但王其认为,从服装卫生学的角度看,对皮肤的压力应该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才不会损害人体的健康。因此,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要注意,莱卡的成分并非越高越好。